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3的文章

雅希葉的倒影

  雅希葉的倒影 (by Marion Kadi) 講影子的繪本,似乎還不少, 但「倒影」呢? 不同於「影子」的黑色, 「倒影」是有顏色的, 「倒影」必須要有平靜的水面 或者鏡面才能看到, 是不是更有趣、挑戰度更高呢? 《雅希葉的倒影》中 第一吸引我的, 是它強烈的色彩, 飽和的色塊, 好多頁都用對比色來呈現, 卻又不讓人討厭或刺眼。 特別喜歡裡面獅子倒影的表情, 鬼靈精怪,沒有重複的! 讀了《雅希葉的倒影》 有很大的共鳴, 本來人就是多面向的, 平時總是很文靜, 並不代表我不叛逆; 站上台就可以滔滔不絕講上三小時, 也不代表我不會是個害羞的人; 渴望被肯定, 卻也有可能在聽到讚美時 急著想找個洞鑽! 人就是這麼複雜難測, 而也就是這樣, 人生中的任何一個時間點, 都是探索自我的好時機! #英文版Harriet's Reflections 2024二月上市

How does Santa go down the chimney

  How does Santa go down the chimney (by Mac Barnett & Jon Klassen) 這真的是聖誕老公公大哉問中最好的題目了! 可以很實際的想想: 煙囪這麼髒, 聖誕老公公是否每爬完一家 就得換一套新衣? 或洗一次澡呢? 也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 奇思妙想一下, 是縮小、壓扁、拉長、分批(?)進屋, 還是念個咒語變身成火焰溜進屋裡呢? 書中每一個猜想都讓我想拍腿大笑, 今年就來邀請孩子一起來狂想一下吧! #收集西洋節日繪本已經是英文老師的本能 #九月就出了英文版,就是怕聖誕節買了太多東西漏掉它 #中文版《聖誕老公公是怎麼鑽進煙囪的?》也在11月上市 這兩位Mac Barnett & Jon Klassen的合作 已經到了天作之合班的默契, 隨著書本宣傳期的展開, 兩位也拍了逗死人的宣傳影片, 宣稱他們寫書可不是亂寫的, 那可是有親身實地「演練」過的, Jon Klassen那雙根本就是自己筆下 充滿戲的眼睛, 實在太傳神了! Jon Klassen How does Santa go down the chimney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on Klassen(@jonklassen)分享的貼文

Santa's Trip

  Santa's Trip (by Mia Cassany & Susie Hammer) 這是一本翻頁設計很有驚喜的節日繪本, 聖誕老公公出趟任務可不容易, 繁瑣的細節難以說清楚, 不如就透過一頁一頁翻書 跟著Santa走過這趟任務吧! 警語No.1:請在至少有一公尺見方大小的空曠處閱讀! 警語No.2:或者邊翻書頁,邊收書頁。 警語No.3:閱讀完畢,很有可能書會收不起來!

I want a dog

  I want a dog (by Jon Agee) 相對於小女孩的插圖勾著粗粗的邊框, 有了很鮮明的存在感, 封面上的狗狗不但沒有勾邊, 選用的色彩也顯得朦朧, 搭配標題I want a dog 馬上讓我覺得 這可能只是小女孩的一個美夢, 一個不真實存在幻想泡泡中的美夢, 畢竟現實生活中 大人輕易就可以找出千百種理由 悍然拒絕孩子提出想要養寵物的請求。 然後,讀完這本書, 結果......... 這本書每一頁都說了dog, 但沒有任何一頁內頁出現dog..... 一個小不點女孩推著一個小推車, 以一種「今日沒有達成目的絕不回家」的姿態, 昂首闊步的來到動物庇護所來, 開門見山就明白表達: I want a dog. 而這位動物庇護所的負責人, 有著不成比例的高瘦身材(約小女孩的三倍高!) 頂著油頭、 正經八百的穿著西裝打著領帶, 卻超級不正經的一次又一次對著小女孩 強力推銷一個又一個「都不是狗」的收養選項, 理由還一個比一個荒謬,例如: 要不要來隻跟狗狗一樣會追著球跑的狒狒寶寶呢? 要不要來隻青蛙? 牠會藏骨頭,會會對經過的車子叫,跟狗一模一樣呢! 要不要來隻金魚? 牠會搖尾巴, 而且你看,牠也會裝死! 跟狗狗一樣呢! 呃...先生,我想牠並沒有裝死.... 噢...對不起,我不是故意要拿一隻死金魚給你... 沒關係,我並沒有想要金魚, I want a dog. 庇護所負責人想推銷的心強烈到離譜, 連一隻好好的蜥蜴也著裝打扮成一隻狗, 硬是鼓勵小女孩把牠當成一隻狗 領養回家教會牠狗叫?! 小女孩雖然還是好聲好氣有禮貌重複同一句話 I want a dog. 但也漸漸失去耐心與信心, 她提出嚴正的質疑: Do you even have a dog? 畫面從這裡有了很大的翻轉。 原本一直「高高在上」講話 不斷「壓迫推銷」的負責人 垮下肩膀、垂頭喪氣的回答: No, I don't. 小女孩彷彿拿到了主動權, 一個轉身、堅決跨步,頭也不回的 要走出庇護所。 這個領養行動到此 看起來應該是真的破局了, 難道這就是結局? 還是有轉圜的餘地呢? 只能說這個結局的設計證明了 Jon Agee絕對是一個很懂兒童的大人, 兒童的那一種 同時兼具 很「歡」、很任性、很固執 不曉得在堅持個什麼勁兒 以及 一秒鐘天外飛來一筆改變心意 的特性 在Jon Agee的故事中表露

the skull

  The Skull (by Jon Klassen) 人們應該要多相信自己的大腦呢? 這本書的源起來自遙遠的阿拉斯加, 一個小鎮圖書館架上的民間故事。 Jon Klassen在演講前翻看到的故事, 就這樣在接下來的一年之 間時不時浮上心頭, 終於在一年後Jon Klassen決定將這個故事寫成一本書, 他千方百計尋回這本書, 卻赫然發現在他腦海上上演千萬次的故事, 在這一年間悄悄的改變了, 跟原始書中的劇情大有出入! Jon Klassen比較喜歡大腦改編的版本, 畢竟民間故事就是這樣透過不同腦袋的組織 傳遞下去的! 在一片亮彩繽紛、可愛溫暖的兒童繪本中, 愛用黑色及低彩度色彩創作的Jon Klassen非常有辨識度, 除了黑、青灰、橘灰三種常使用的顏色之外, 那一雙雙直勾勾的眼睛透出的陰森感, 也讓人看了很難不留下記憶... 至於故事是在說一位小女孩與一個骷髏頭共患難(?!) 對抗其他骨架而衍生出的友情。 故事中在關鍵時刻會出現的那個 地窖中心沒有底的洞 特別令我著迷, 是不是掉進這洞裡, 無止境的墜落能讓人體驗"飛翔"的感覺呢?

Be a Tree!

  Be a Tree! (by Felicita Sala) 這是一本知識類的書嗎? No, it's more than that! 它談樹本身的 結構、邊材、心材、髓心、營養輸送、樹冠, 還說樹根那難以被我們觀察到交雜著真菌的「樹際網路」! 但它也談對人們的期許: 活得像顆樹吧! 抬頭挺胸、盡情伸展、吸收長大, 你我也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理當在這個世界有立足之地, 也理當分享資源、互相提醒, 時不時也應張開我們的枝條為他人提供庇蔭。 深深喜愛Felicita Sala畫筆下的樹, 那麼靈動、那麼吸引人親近, 尤其是書背這個躺在地上往上看的角度, 涼爽、舒適、眾樹環抱, 滿滿的安全感! 中文版非常有誠意, 原原本本忠實呈現原文版所有的繪本設計: 和摺口連成一體的書衣、 硬式封面藍色調的大樹、 前後蝴蝶頁上各種各樣樹葉的拓印、 以及象徵外來移民得到包容接納的摺頁, 更別提書衣上各種姿態小小人兒也都做了上光的效果, 讓原文作品保持原設計, 只轉換語言, 非常值得讚揚!

Chopsticks

  Chopsticks (by Amy Krouse Rosenthal & Scott Magoon) 總是形影不離 成雙成對出現 完美詮釋默契兩字的 筷子倆兄弟, 一起夾麵條、 一起夾壽司、 一起在碗裡打蛋、 一起在水槽裡泡個澡... 他們根本是從屁股以下長在一起的連體嬰! 倆兄弟合力起來還可以不用刀子, 使出裸筷劈蘆筍的絕技, 一個勾住蘆筍的頭, 一個使出狠勁劈下去, 如此勢在必行、銳不可擋的氣勢, 還真萬萬沒有想到意外就此發生: 左筷子折了自己的腿了! 傷筋動骨眼前可就是一百天的養傷日子, 沒了左筷子的右筷子該怎麼辦呢? 雖然左筷子挺感謝右筷子 養傷日子溫柔的陪伴 (其實也就是一直躺著, 直的躺、橫的躺、斜的躺、交叉躺......) 但左筷子決心鼓勵右筷子: You need to get out. Venture off on your own a bit... and then come back and tell me all about it. 在左筷子的鼓勵之下, 右筷子慢慢踏出獨自冒險的旅程, 才發現... 原來一支筷子可以做的事情...那麼多! 可以幫忙綜合水果串、 可以讓湯匙練習撐竿跳、 可以拿來試試蛋糕烤熟了沒有、 還可以來指揮食器交響樂團! 原來,兩個人很讚, 一個人也可以! 在眾多談友誼的繪本中, 這本書很特別。 一般繪本中談到友誼的主題, 故事呈現的方式常常是 友好→吵架衝突→只好各自發展→ 少了朋友覺得一切都變了→ 溝通、解開誤會、妥協、和好→ 友誼萬歲! 而這本繪本能在眾多相關繪本中脫穎而出, 就是它點出了 兩人相輔相成、通力合作的美好, 但也認為個人就算離了朋友, 獨立在生活中闖蕩, 也能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多采多姿。 也許這就是 作者Amy Krouse Rosenthal 自己的人生觀, 而她短暫炫麗、 常說著: Let's make something beautiful. 的人生, 即使在即將走到盡頭 不知一口氣嚥下去之後 前頭還有什麼等著自己的時刻, 她依然無懼從容, 投稿紐約時報寫下一篇 有笑又有淚的「徵人啟事」 《You may want to marry my husband》 美好身影的逝去總是讓人惋惜, 但我感謝他們曾經的存在, 創作出一個又一個不朽的故事, 歷久彌新, 持續感動著每一個世代的讀

What feelings do when no one's looking

  What feelings do when no one's looking (by Tina Oziewicz & Aleksandra Zaj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