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5的文章

Over the Rooftops, Under the Moon

  Over the Rooftops, Under the Moon (By JonArno Lawson & Nahid Kazemi) "Alone but not lonely." 孤獨,但不孤單。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就是這句話。 人生在世,孤伶伶的來,也將孤伶伶的離開, 自己,就是自己最佳的陪伴! JonArno Lawson的詩一向深得我心, 這本書也不例外。 但,我真佩服這本書的插畫家。 試想, 這本書如果只有文字, 那該有多抽象? 句句是活過大半輩子的人口中的呢喃, 歷練過大小風霜險阻之後的叮嚀, 沒有體會過其中一二的人如何能有共感呢? 況且是要化成圖像! 將這些看似並沒有緊密關係的句子 找到之中的連結: 那隻當下即是遠方, 活出自我,活出自由靈魂的長腿鳥。 在職場二十多載之後的我, 似乎可以稍微領略到這本書想要傳達的境界, 往常如果工作中發生了「衝撞」, 我總是「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全心全意的處理之後, 卻常以兩敗俱傷收場。 這陣子, 我改嘗試用「靈魂出竅」來處理衝撞, 「上屋頂」用一個跳出來的角度來看事情, 竟然也就讓我找回心靈的平靜, 更能超然圓融的化解衝突。 沒事上屋頂,上屋頂沒事, 有平靜穩定的心, 才能感受到月光的美好。 翻翻這本書, 必能找到那份平靜穩定。

Little Blue Chair / Peter's Chair / Paratou, the Umbrella

Little Blue Chair  (By Cary Fagan & Madeline Kloepper) 藍色小椅子在闔上眼面對生命終點時, 內心肯定說著這句話: 「我這一輩子,真的是值了!」 航過海,飛過天,上過樹; 到過叢林,到過沙灘,到過城市,到過鄉村; 待過戶外,也待過室內; 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事物, 也參與過各式天馬行空的想像。 試問, 誰能有小椅子這樣豐富多變高潮起伏的一生呢? 這本書的內容與文字透露著「圓滿」兩字。 藍色小椅子開始在前蝴蝶頁的左側, 結束後蝴蝶頁的右側; 故事以男孩開始, 搬張小椅子,吃東西,看看書, 結束則在小女孩, 搬張小椅子,也吃東西,也看看書; 開始於水仙花叢的陪伴, 結束也在水仙花叢中; 以終為始的開頭, 結束又好似開啟了下一個未完待續的開始。 跟其他的故事不一樣, 來到最後一頁不是結束, 而是新的開始, 充滿希望與可能性, 令人讀來輕快而歡愉! 我特別喜歡蝴蝶頁上的各種椅子, 大的小的,高的矮的, 有把手的,沒有把手的, 可旋轉的,不能旋轉的, 重功能的,重舒適的, 固定的,折疊的...... 原來習以為常的椅子 花樣竟然如此之多! 但繪本界感覺最愛的, 是「藍色的椅子」, 確切的說, 是「藍色給小小孩的小椅子」。 應該是Ezra Jack Keats的Peter's Chair 它的經典性 讓Cary Fagan & Madeline Kloepper也想以 「藍色小椅子」來致敬一番吧! Peter's Chair (By Ezra Jack Keats) Peter家迎來了新生命, 原來Peter小時候用的高腳椅、搖籃 都一一被漆成了粉紅色, 轉手給妹妹使用。 "It's my chair! My crib!" Peter眼尖發現 只剩下小時候坐過的小椅子尚未被改漆, 忙不疊地趕忙抱走, 並決定「離家出走」到前院以示抗議。 但抗議是個長期戰爭, 有點累, 於是Peter想再次坐在小椅子上儲備一些體力再說, 卻發現自己再也擠不進小椅子裡了! 嗯,Peter該如何收拾目前的局面, 不尷尬的結束「離家出走」, 順理成章的回家享用媽媽準備的午餐呢? 非常童趣, 將小小孩那種說單純, 但也有著曲曲兒想法的轉換表露無遺! 兩本書都有「藍色小椅子」, 兩張小椅子都會改漆過,...

How we share cake

  How We Share Cake (by Kim Hyo-eun) 我們總跟孩子們強調分享Share的可貴及重要性, 天知道「分享」是多麼深奧的學問, 究其原因, 大概就是源自於每個人心中 都有著一把獨一無二認定公平的尺。 這本書一路看下來, 身在三姊妹家庭中的我 忍不住一路點頭如搗蒜, 簡直太過真實, 彷彿又過了一次成長的歲月。 書中五個兄弟姊妹分享著生活中所有的資源: 好吃的、不好吃的; 用的、玩的; 呼吸的、感受的; 具體的、抽象的...... 這其中因為要公平分享而激發出的 「創意分享法」 讓人不禁莞爾, 立刻榮登2025年上半年我最愛的一本書!

My Book and Me

  My Book and Me (By Linda Sue Park & Chris Raschka) 這本書如果要改名, 應該可以改成: 喜歡一本書的一百種證據。 書本成為裝扮的標配; 書裡有果醬、有蠟筆畫過的塗鴉; 你曾揣著它到處找人可憐兮兮地說:Once more! Again! 很多人跟你分享過這本書的內容: 你家的狗狗、金魚和罐子裡的17隻蚯蚓; 這本書的旅行經驗豐富: 沙發、桌子、浴室、陽台、公園、樹、公車、捷運...它都去過; 只要打開它, 你就喪失聽力 以及回答別人呼喚的能力; 從書裡你找到了想要的日常造型, 你會忘情地披上不合時宜的披風出門! 好喜歡Chris Raschka筆下的角色, 不那麼一板一眼的筆觸, 不那麼整齊的色塊線條, 卻能勾勒出最靈動的神態, 看完心中暖洋洋喜孜孜! 你的心中有這麼樣的一本書嗎? 我有! 那本書叫作《竹林公主》, 老被我煩著纏著的苦主 是一句國語都聽不懂的爺爺, 不是纏著他講故事給我聽, 而是纏著他「聽我說故事」, 我一個只會看圖而不識字的小文盲, 卻對這本書情有獨鍾, 信口一來就是一個看圖即興編出來的故事, 完全聽不懂國語的爺爺 和完全聽不懂台語的我 平常基本上是無法溝通, 雞同鴨講, 只有在這個時刻, 我們似乎有了很特別的「文化交流」, 至少, 在爺爺被我「哄睡」之前 ^^

I hate love books

  I hate love books (By Mariajo Ilustrajo) 這又是一本使用第五色(螢光色)創作的繪本, 書的本人,非常吸睛, 這是電腦螢幕無法呈現的感受。 打開書,看看前蝴蝶頁, 根本就是現代兒童的眾生像, 猜猜後面蝴蝶頁會變成怎樣呢? 請忍住, 先看完故事在翻到後蝴蝶頁對照。 我想,沒有人是天生喜歡閱讀的, 那是經過探索後, 一步一步得到的樂趣, 不知不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因為故事都長著一個一個的鉤子, 撓得你我心裡癢癢地! 這本書裡的小女孩就經歷了一段這樣的旅程, 起點是那個天殺的 在期末最後一天 對全班提出放假作業是閱讀一整本書的老師! 我好喜歡小女孩的內心os, 連沒事兒在一旁打盹兒的小貓也遭到波及, 真是何其無辜! 小女孩的心路歷程非常真實的呈現, 循著心境的變化, 繪本的色彩也有轉換, 但這都不是我一直等不及網下翻頁的原因, 我始終很想知道 這倒底是哪一本神奇的書呢? 繪本常常有書中書的橋段, 有時候是瞎編的, 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創作者真實生活的投射, 都是真有其書, 只是書名雖然多次出現, 卻都是草體字, 始終無法看清楚, 啊~真想知道,一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