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4的文章

Norman didn't do it! (Yes, he did.)

  Norman didn't do it! (Yes, he did.) (by Ryan T.Higgins) 豪豬Norman有個超合拍的好朋友Mildred, 「一起」運動、 「一起」賞鳥、 「一起」下棋、 「一起」玩假裝遊戲, 連「一起」熬夜, 這個好朋友也奉陪到底, 絕無二話, 貼心至此是不是讓人很感動? 至少Norman對這個朋友滿意的不得了, 兩位每天形影不離, 如膠似漆。 不過說實在的, 這位朋友不要說「二話」了, 其實他連「一話」也沒有, Mildred其實是一棵樹, 一棵高聳挺拔又沉默的樹, 一位一動也不會動的忠實朋友, Norman以為這樣美好的友誼生活 應該就會這樣長長久久的持續下去, 豈知..... 某天,就在Mildred的身邊, 冒出了一位不速之客: 另一棵小樹苗。 日子從那天開始不太一樣了, 隨著另一棵樹的成長, Norman心中疑慮的小樹苗 也慢慢的在滋長: Mildred萬一喜歡這另一棵樹呢? 又或者 Mildred更喜歡這另一棵樹呢? Norman根本感受不到三角力量的均衡, 只覺得他和Mildred兩人 友誼的小世界已經天崩地裂, 而日漸茁壯的小樹苗, 伸出他的枝枒碰觸到Mildred的那一刻, 終究成為壓跨Norman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開始進行一個很縝密很縝密的計畫..... 究竟這個很縝密很縝密的計畫 有沒有很確實很確實的執行? 然後達到很滿意很滿意的結果呢? 這好像是一個在談友情的故事, 真摯的友誼沒有在嫌少的, the more the merrier. 但在我看來, 這是一個在談「良知」的故事。 從頭到尾,Mildred不曾說過一句話, 所有的話全是Norman自己 與自己心中那棵「良知樹」的對話。 嫉妒、害怕養出的「計畫」, 做?還是不做呢? 心理糾結,身體誠實, 付諸計畫,卻又過不了心的關卡, 與良知的拉扯過程, 讓Norman不好受, 終究決定去把那件「他沒有做的那件事」恢復原狀。 故事最後當然要皆大歡喜, 但是現實是 小奸小惡而生出的作為, 即使事後後悔了, undo也並非只是按一個還原鍵這麼簡單的事, 很多時候並不是像故事一般船過水無痕, 而是有了小小的裂痕, 或者是覆水難收, 終身遺憾。 是不是也可以有這樣一本繪本, 誠實地談談這個呢? 不要只是說著廉價的:對不起! 而是 不做會讓自己需要說對...

I can be anything

  I can be anything (by shinsuke yoshitake) 封面上這一位, 洗好澡吹好頭髮 換上一身睡衣 清清爽爽的Natsumi, 應該是要安安穩穩躺好就寢的時刻, 卻很明顯地沒有想要乖乖就範, 天外飛來一筆的跟媽媽玩起了 「我演你猜」的遊戲; 相對Natsumi閃閃發亮充飽電的熱切眼神, 忙碌一天下來的媽媽 對參與這個遊戲顯得意興闌珊, 或者根本是被Natsumi不由分說 趕鴨子上架的加入這個遊戲。 媽媽腦中運轉量的分配應該是如下: 摺衣服+明日菜色+代辦事項+今日家用收支+........ =99% 玩「你演我猜」遊戲 =1% 而Natsumi卻是卯足全勁, 搜盡腦海中所有可以拿來表出題的材料, 用盡全身每一塊肌肉在表演。 可想而知, 媽媽怎麼可能招架得住 Natsumi天馬行空的猛烈出題呢? 面對媽媽屢屢答錯成績掛零, Natsumi有些生氣, 但媽媽表示生氣就不玩了, Natsumi只好「降低」出題的難度, 到底只用1%腦運轉量的媽媽 能不能至少答對一題呢? 這個遊戲又該怎麼結束 達成媽媽希望Natsumi趕快上床睡覺的目標呢? 每次看吉竹伸介的作品, 都好想敲開他的腦袋, 看看在一個大人的外表之下, 是不是其實根本是躲著一個調皮鬼小孩呢? 怎麼總是有這麼多離奇又好玩好笑的聯想? 究竟是怎麼想到讓Natsumi演 味噌湯裡打開的蛤蜊 躺在盤子上的花椰菜 或是 抽象派的聖誕老公公呢? 無邏輯的出題 搭配媽媽無靈魂的答案, 真是一本讓人看了心情大好的書! 而我又忍不住想到, 成為大人有好長一段時間了, 每天有滿滿的責任 與未竟的代辦清單, 最後一次毫無目的的 天馬行空胡思亂想 let my thoughts flow think outside the box 竟然是確診癱軟在床啥事也做不了的那一週! 想想還小的時候也曾經是個 睡覺不好好睡, 躺在床上在腦海裡胡編瞎編故事 而且還能自導自演一人分飾多角 自我娛樂一番的皮孩子, 是怎麼不知不覺從那裡走到這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