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
(by Simms Taback)
看看這本書的書衣封面,
不管是大小讀者,
應該很快就可以發現:
Joseph穿著一件充滿破洞的長外套!
面對不完美、有缺陷的封面,
大家會有什麼聯想呢?
難道是因為大鬍子Joseph還是個調皮的大孩子,
成天跟狗狗一樣老在地上打滾,
把這件長外套滾出了一個個的破洞嗎?
還是Joseph其實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只能撿哥哥姊姊穿過、穿破的衣服來穿呢?
有了破洞的長外套,
是「走頹廢風」繼續穿著它呢?
還是「丟掉它」再買一件呢?
掀開書衣,瞧一瞧書衣下的硬式封面↓
顯然,Joseph的選擇是以上皆非,
原來Joseph是個
勤儉持家
心靈手巧
又充滿想像力的
「魔。術。師」!
最擅長的一個「魔術表演」就是:
Making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Joseph的「魔術道具」就藏在翻頁之中,
打開前蝴蝶頁,
就好像打開了老奶奶的大抽屜,
擺滿了一塊一塊不規則形狀、花花綠綠的小碎布,
打開版權頁、書名頁,
拿起剪刀、針、線、鈕扣,
Joseph就開始了他一連串的「魔術表演」:
長外套舊了、破了,
Joseph 就把它改成短夾克;
短夾克舊了、破了,
Joseph 就把它改成小背心;
小背心舊了、破了,
Joseph 就把它改成圍巾;
圍巾舊了、破了,
Joseph 就把它改成領帶;
領帶舊了、破了,
Joseph 就把它改成手帕;
手帕舊了、破了,
Joseph 再把它改成造型鈕扣,
牢牢的繫住Joseph的吊帶褲!
但小小的造型鈕扣,
有天咕咚一聲掉到地板上,
再也找不著了,
Joseph的這場「魔術秀」還能繼續上演嗎?
放心,
只有你想不到的方法,
沒有Joseph無法發揮的「無中生有」術!
【本書看點】
Before Reading:
就以
judge the book by its cover
以貌取「書」
的活動當共讀的開場白吧!
(1)看看書衣(jacket),再打開書衣瞧瞧下面的硬式封面(hard cover),說說這本書可能在說什麼故事?Joseph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何有這樣的猜想?
(2)再看看書衣的前後摺頁(flaps),在作者介紹的地方有沒有看到什麼亮點?
(3)這本書的創作發想來自一個古老的猶太民謠(Yiddish folk song),也可以放個歌曲,一起進入故事的劇情。
While Reading
作者Simms Taback原本是個擁有精湛技藝的平面設計師,
他最厲害的創意就是模切(die-cut)的書籍設計構想,
這本書從最前面的長外套→短夾克→小背心......
......一路到最後的造型鈕扣,
就是模切(die-cut)技藝的妙想呈現。
(1)在每次有Joseph had a .......It was old and worn.句子出現的頁面,都可以找到一個模切的洞,翻頁之前,記得請孩子們猜一猜,Joseph接下來會把本來的物件,變成什麼呢?
(2)相似的句子Joseph had a .......It was old and worn. So he made a ... out of it and......看了幾頁之後,邀請孩子們一起猜一猜,接接翻頁之後可能會呈現的句子,說說Joseph會穿著這個物件去做什麼事情。
(3)最後的鈕扣掉下來找不到了,故事該如何收尾?Joseph還能如何making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抑或是放棄?請孩子們跳脫框框,腦力激盪一下可能的結局之後,公布書中Joseph的做法,比較一下,比較喜歡作者的結局呢?還是自己的結局呢?
After Reading
(1)看完Joseph不斷巧手生花,一次又一次賦予老舊衣物新的生命,再一次可以出來亮相,你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嗎?或者Joseph的做法給了你靈感,有了什麼化廢為寶的想法嗎?台灣也有這種創造「循環經濟」的例子,他們怎麼做呢?一起看看影片討論討論。
(2)看完故事,有人發現故事中的主角Joseph是誰的化身嗎?為什麼作者Simms Taback要這樣安排?
(3)猜一猜這個故事的年紀有多大了?
(4)書中人的穿著、打扮、做的事情,書中出現過的場景、器物,是我們熟悉的嗎?有什麼特色?是不經意畫下的,還是有特別的安排刻意畫進去的?
故事共讀完畢,
其實故事外,
作者Simms Taback曲折的創作人生更有戲劇張力。
故事裡的Joseph活脫脫就是Simms Taback的化身,
畢生都在實踐遵循血液中東歐猶太裔的生活態度:
從廢棄的事物中創造出新事物。
雖然Simms Taback在很小的時候
就因為東歐反猶太勢力高漲
而隨著父母舉家移民到美國,
但母親常常跟他說起猶太人的傳統故事,
深深在他心中萌芽扎根,
在物資並不充裕的小時候,
就會利用母親裁縫剩下的小碎布,
自己動手做一個一個人偶,
在家裡就上演起他聽到的猶太民間故事。
打小展露出的美術長才,
讓長大後的Simms Taback成為一名出色的平面設計師,
無論設計什麼,
尤其是運用模切技術設計出的賀卡,
大獲好評!
還有個有關Simms Taback的fun fact也跟他的設計天賦有關係,
可知道世界上第一個麥當勞快樂兒童餐餐盒設計人是誰嗎?
Bingo!就是Simms Taback!
(圖片來源:Simms Taback官網)
後來輾轉踏上童書創作的路之後,
Simms Taback想起了小時候聽過的許多猶太傳統故事,
在1978年時就創作了第一版的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
卻因為銷量不佳,很快就絕版了。
然而,在之後的20年間,
他沒有忘記過這本書,他決定重新製作這本書,
一如Joseph在故事中不斷地在做的事情一般,
廢棄中尋找新的可能性,
這次他從自己的根源──猶太裔身分──著手,
仔細看看這本書的插畫,
充滿猶太人的元素:
時不時在海報上、書上、傳單上、報章雜誌上出現的Hebrew文字;
七支蠟燭的燭台menorah;
男士們頭上的小圓帽Kippah;
厚重的鞋子;
在屋頂上拉著小提琴的人,
讓人聯想到《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
電影中一段台詞
「猶太人就像屋頂上的提琴手,既要拉出優美的旋律,又要謹慎不至於摔落......」
......every one of us is a fiddler on the roof
trying to scratch out a pleasant, simple tune
without breaking his neck...
而書中婚禮場景的舞步
也能和電影中To Life!的歡樂連結起來。
而不同於電影中的晦暗色調,
全書Simms Taback都用活潑豐富的色調來呈現,
加上來自東歐波蘭的背景,
他筆下的花紋、圖騰、衣著、配件都熱熱鬧鬧,
人物的表情靈活帶有童趣,
每個翻頁看起來都充滿陽光的生命力,
讀這樣的一本書,
再搭配書末附上的歌曲,
就是一段再愉快不過的時光!
延伸閱讀:
留言
張貼留言